作为众多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暴露点和凝结点,房地产市场改革如何设计和实施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构建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近期,关于房产税试点改革扩围、破除土地财政依赖等问题的讨论陆续展开。 新一轮房产税版本的核心内容当属“拿多占住房资源”和“考虑存量”来开刀。对于拥有首套房或者一定面积之下的二套房(如三口之家面积不超过180平方米)可以实施免税政策,而对于二套及以上住房或者超过一定面积的住房则需要全部征收房产税。 如果房产税改革扩容政策出台,对于市场预期的影响不言而喻,楼市短期内滑入低谷和房价短期内下跌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新一轮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容是房产税改革的“升级版”,持有多套住房和超过免税面积的存量住房将在征税范围内,这对于市场的实际影响将是巨大的。近年来,房价上涨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供求紧张的局面无法缓解是重要原因,而屡次曝光的“房叔”、“房婶”等问题揭示出住房资源占有不均衡对于楼市供求关系的影响何其之大。房产税针对多占住房资源和存量住房可谓“正中目标”,对于短期内住房供应放量增长预期的形成和实现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将有助于抑制房价上涨。 房产税改革扩容能否持续性地控制房价,甚至降低房价,并以此为契机构建起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来讲,还要看政策能否掐住房价上涨根源。目前,一个流行的观点是,房产税在控制住房价的同时,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破除土地财政依赖,彻底消除高房价根源。 基本逻辑是,在土地财政依赖的背景下,如果房价下跌形成下跌预期,不仅土地价格会下跌,而且开发商拿地热情会明显消退,土地市场就非常冷清。目前,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基建项目,如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广场、会展中心等。基本模式是,地方政府将未出让的土地(甚至是生地 [1] [2] 
|